Tuesday, August 10, 2004

外務小百科(一):左與右 (修正版)

M23's blog

外務小百科():左與右 (修正版)

1789714日,當憤怒的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獄後,在路易十六向第三
階級讓步的同時,法國的革命聲音卻突然平靜了下來。

此時,法國決策核心和政治勢力的較量很快被「移交」到議會之中。
55日宣布恢復三級會議、接著第三階級於617日成立「國民議會」,
627日「制憲議會」的成立,不同利益派系或勢力集團逐漸開始成形。
其中以來自第一階級的教士、第二階級的傳統貴族,聯合部份金融資本家
保守派集團及,一些年輕貴族、自由業的代表以及激進的中產階級,並以
雅各賓
集團為首的激進改革派,兩大勢力經常在議會中互相較量。

1789814日,議會就議員凱斯努瓦提出有關「君主應否擁有
否決權」
的問題展開激辯,反對國王擁有否決權者的激進改革派坐在議長
左邊;贊成
否決權者的保守派則坐在議長右邊;而相對較溫和的第三階級
改革派,則剛好
夾於中間,左、中、右分列,形成了壁壘分明的「左」、
「右」兩大集團。

由於當時會議屬開放性質,開會時一般民眾都可以進入議會旁聽,
甚至可以
在討論時插言,因此每一個議員都要直接面對群眾,其主張和
屬性一目了然。
政治上的左、中、右陣營自此成形。

時至今日,隨著社會主義的興起與衰落,左、右派的劃分又加上了
新的意義,
即對社會主義的態度。一般而言,「左」是指信奉、又或傾向
支持社會主義的
黨派,包括今天各種社會黨、社會民主黨、共產黨、信奉
托洛茨基思想的工運
團體,以及鼓吹無政府主義的組織等。此外,西方
近年興起的綠黨和反全球化
運動也會被歸入左派的陣營。

至於右派,則是指奉行保守主義或新保守主義的黨派。大多會傾向
維持絕對
自由市場、減少政府干預、信奉「小政府、大市場」原則、主張
壓抑公共開支、
外拓軍事、增加軍備、反對福利主義等。很多時候,這些
立場都會被左派份子
視之為「親資本家」主張 (如前美國總統列根執政時代
的美國
)。此外,「右」還包括各種鼓吹民族主義、反對民主的極右黨派,
包括法西斯主義組織
(稍後另文詳談)、白人極端組織等。(例:二戰前的
日本
)

至於「中」,則並無一個確切定義,往往須視乎各國的政黨形勢及立場
而定。

除了較廣義的左中右分界之外,以激進程度或政治取向劃分,還衍生出
所謂
的「中間偏左」、「中間偏右」、「右翼民主」、「右翼極權」等。
但由於歷史背景
問題,一般而言,左派一般泛指傾向反對獨裁,支持民主,
支持激進改革的黨派
及基層組織 (中國及香港例外);相對而言,右派則會傾向
保守及親資本家。

要留意的是,以上標準有時會出現矛盾;舉例說,右翼份子也往往會提出
一些激進訴求,而左翼極端組織也往往會策劃一些暴力恐怖活動。而且依這套
標準所劃分的左、右派也並非會一成不變,特別是當一些左翼份子暴力奪權上台
執政後,也常會變得保守、獨裁、暴力及反民主,有時甚至比一些極右團體
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因此,才會出現香港常見的「名左實右」組織。

:M23
部份資料參考自
1.
台灣《左翼》雜誌,俞向南《左翼的起源──進步的替代方案》
2. Chow Ka Fat
個人網站

特此鳴謝

版權所有 翻印不究 (歡迎廣傳)


No comments: